图录号/艺术家:

12世纪 释迦牟尼

图录号:88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2世纪 释迦牟尼
图录号:
886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33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八益拍卖
拍卖会名称:
八益拍卖 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妙境梵音——金铜佛像、唐卡专场
拍卖时间:
2014年10月24日-25日
备注:
声 明:
藏西风格
一件后波罗式样释迦摩尼降魔成道金铜佛像
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谢继胜
11世纪前后,随着吐蕃、宋夏辽金佛教的中兴,各地信众掀起了寻求释迦摩尼正法和大乘经典的潮流,东北印度波罗(帕拉)式样反映佛陀事迹的黑页岩深浮雕释迦摩尼成道像于此时流行开来,稍后发展出金铜佛像,并与中亚等地原有的8至9世纪的金铜佛像样式融合,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波罗样式佛像,造像年代在11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初叶,汉藏地方13世纪以后具有辨识特征的元代金铜佛就是这一风格的演变形式:低垂扁平的螺髻靠在脑后,额头窄,五官分布自然,无同时期缅甸蒲干与13世纪元代金铜佛五官集中、额头宽大的婴孩面容,胸臂健硕但没有蒲干式样的短拙,也没有元萨迦式样雕塑的体量。佛像莲座紧贴跏趺座边缘,顶窄下敞,仰覆莲安置在莲座束腰上方,下方留空并环以装饰纹圈;莲瓣不大,圆润可触,莲瓣中央凸起,莲座上下边沿有规整近似錾刻的连珠纹装饰。
这件金铜佛像与12世纪前后波罗金铜佛相比,螺髻为典型早期式样,有镶嵌珍宝的眉间白毫,满月的面部或许有某种中亚艺术的影响,饱满的肌肤感透露出青春生命的朝气,目光轻垂,神情安然内敛,是东印度波罗艺术的内涵所在。佛陀身着后笈多式样“曹衣出水”式的贴体僧衣,袒右肩,胸臂有力合度,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肢体安置的随意与自然达到了纯熟的程度,艺术家将“触地降魔”的意蕴融化在跏趺座佛像整体形成的稳定、和谐、优美的氛围之内,僵硬呆滞是金铜造像的大忌。
与典型的波罗式样的金铜佛相比,此尊金铜佛的莲座与尊像的比例有变化,莲座下方与早期波罗相比留空较少,导致莲座部分宽度与高度不够,仰覆莲位于莲座束腰中央,莲瓣小而平,缺乏前期作品的活泼灵动,这或是13世纪以后此类金铜佛的风格变化特征;方正的胸臂缺乏元代新兴雕塑造像具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