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朱德群 1974年作 构图 No. 537 油彩 画布

图录号:30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朱德群 1974年作 构图 No. 537 油彩 画布
图录号:
308
年代:
1974年作
艺术家:
朱德群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100×5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保利澳门
拍卖会名称:
2016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11月25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朱德群CHUTEHCHUN.(右下)来源
欧洲私人收藏
附朱德群工作室开立之作品保证书
1.董源《寒林重汀图》五代日本西宫市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2.马克·罗斯科《无题》1947年
『西方人用眼睛来作画,中国人用心灵来作画。
-陈荫罴

1950年代陈荫罴开始运用彩墨进行创作,对于中国传统书画的热爱促使他在抽象表现主义的浪潮中持续地表达了对于「中国意象」的追寻,美国艺评人麦可.布朗在与陈荫罴的访谈中说道:「影响陈荫罴矢志不移,坚持抽象画的艺术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他自己的解释,从研究商朝甲骨文,引发了他创作抽象画的灵感。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很能表达先民的抽象艺术观。陈荫罴认为,唯有抽象画才能表达他的艺术哲学理念。他想画的,是他的『感觉』,而不单是他所『看到』的。」陈荫罴的灵感来源与当时赵无极1950年代中期的甲骨文时期可谓不谋而合,但两位艺术家却以不同的理念与技法呈现,相较于赵无极具强烈动态的类书法线条,陈荫罴则以纸糊与裱贴等媒材堆砌与迭涂所形成的厚重肌理,使得作品非但塑造出中国意象,更多了一些对于历史轨迹与沉淀的想象。从此往后的四十年间,抽象画作成为他的主要创作,从水墨、油彩、纸本、画布或木板,陈荫罴于多样的媒材中发挥灵感,也树立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不论是色彩的演绎、文字的挪用或线条组构的空间深度,皆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的同时,开创了崭新的形式语言。
色彩的次序关系
陈荫罴从中国的书法与文字得到抽象风格的灵感,1950年代开始先以黑白的单色调作品为主,逐渐融入色彩的运用。《玄机》(Lot311)中隐约的字形似乎从暗褐色的背景中浮现,明暗的对比因而创造出层次的丰富变化。艺术家在中期的作品中开始探讨油彩的覆盖与层次关系,完整展现了白色油彩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质地,薄涂稀释的颜料层层相迭而透出底层的交错,厚涂的肌理显示了笔触与纹理的堆砌,宛如文字的逐步形成,暗示了文明与智慧的积累。艺术家的中晚期作品更为强调了色彩之间的组构,《红色的串连》(Lot309)中不同色彩与线条的运用环环相扣,白色如字迹、黑色或断或续与橘色的灵动笔划等,强调出了陈荫罴的创作轨迹。红色系的线条作为画面主导,随着运笔的速度感与色彩的选取,建立起不同轨迹的交错与堆迭,直率俐落的转折与蜿蜒辗转的缠绕,冷暖色调共同铺陈出富于情感表达的组构。陈荫罴在西方学院派的色彩训练下,并不以传统的理论经营画面,而是在和谐的色系中加入了红、黄、绿等鲜艳的中国民间色彩,在点、线的密布交织间,以跳跃和鲜活的视觉效果融合了中国与西方的美学概念。
字形与线性结构
陈荫罴于1952年在三藩市开设了「农夫市场艺廊」,主要经营玉石、珠宝与古董字画。当时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也开始进入了全盛的发展时期,虽然他曾表示最钦佩的画家是杰克逊.波洛克和马克.托比,但若仔细比较陈荫罴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便可发现他们彼此的创作概念有着根本性的差异,除了灵感来源的不同外,波洛克等艺术家的作品主要为企图在画面中呈现动态的行动绘画,陈荫罴却是以媒材与技法的堆迭,从文字与书法的挪用中阐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与体会。艺术家在《无题》(Lot310)侧重表现不同的线条趣味和画面质感,文字解构穿插在色彩鲜明的线条中出现,作品平衡地结合了视觉的形式构成和触觉的肌理质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画面的视觉感染力与张力。如他所言:「中国画家用心灵作画,西方画家则用眼睛作画。」陈荫罴在层层历史的积累中直述内心的感悟,以意象结合了现代主义的抽象风格,深刻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美学精神。
1.马克·托比《平面上的书写》1950年作美国三藩市三藩市现代美术馆藏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